¶ CC Salon BJ

2006-06-11 14:00

060611 10:30~13:10

google group:CC China 沙龙第一次 通知

因为长期关注CC,获知沙龙举行的消息,主动掺合,无责任报道如下:

1. 动机

俺是怀着以下疑问来参加活动的:

  1. CC协议如何同现存的知识产权合同相协作?
  2. CC China 的推进情况和发展思路?
  3. 音乐作品使用CC 的完整利益链的解决?

2. 流水账

  • 09:55出发,自行车
  • 10:15到达万圣书局,一层工作人员竟然不知道此次沙龙
  • 刚刚就坐万圣咖啡,10:20 人们突然涌来:
    • CC China 的工作人员
    • 特邀代表们
    • 主动来旁听的
  • 11:17 正式开始,王老师主持:
    • 原来叫`CC Salon BeiJing`,是 `CC Salon` 的中国第一家分支
  • 11:20 Jon Phillips 分享CC体验
  • 11:37 MIT 学者团到达
  • 12:00 国图CC思考报告
  • 12:20 奇迹网与CC
  • 12:55 MIT CC协议
  • 13:30 结束

2.1. 人物

(记要各界人士印象,记录顺序不分先后)

Jon Phillips:
徐佳扬:
辛省志:
  • 知识共识中国大陆项目,助理
  • [email protected]
  • 标准的Shuai哥,什么事儿都指挥MM们作;-)

王兴:
  • 校内网创始人
  • xiaonei.com
  • [email protected]
  • 标准的海龟,基本吻合一切海外回归创业者的外表想象;-)

季燕江:
  • http://www.qiji.cn/
  • 北京科技大学物理系,理论凝聚态物理
  • 奇迹创始人
  • 基本吻合大家对理论研究者的外表想象;-)

翟建雄:
  • [email protected]
  • 国家图书馆 法律参考员
  • 参考咨询部社科咨询室
  • 从外表到学识都严肃无比的大叔 ;-)

王春燕:
  • http://cn.creativecommons.org
  • 知识共识中国大陆项目,项目负责人
  • 热情优雅的老师

    还有 cnblog.org 百度 人民网 等等热心人士到场

笔者:

2.2. 录音

下载:
  • 啄木鸟提供:
    1. 060611-CCChina-salon-00.mp3 20.7M 0:30:13 开始前的热闹背景讨论
    2. 060611-CCChina-salon-01.mp3 59.2M 1:26:24 主题讨论
    3. 060611-CCChina-salon-02.mp3 8.5M 0:12:23 MIT协议设计简介
  • Mic 好象有问题,噪音比较大,请忍耐,或是自行优化处理;
  • 遵从 CC1.0 by-nc-sa协议;

3. 主题

个人笔记有印象的主题讲话

3.1. Jon's CC

Jon Phillips:
  • 展示现在CC Salon 的各种活动;
  • Godzilla ...;
  • CC 不应仅仅在 web;
  • 还有各种文化/艺术作品领域也应该理解和应用;
  • 知识产权与CC 的协同/共存的思考: 如何社会合作?
    • 有很多其它城市的 CC Salon
    • 推荐,各种商业人士在一起协同推进 CC 的应用
  • dorkbot中国的介绍 关注艺术的CC 模式分享创作

开源和CC:
  • open cliper art lib.
  • Inkscape开源的强力矢量绘图软件!
    • 有版权的选项,可以随作品传播
  • openclipart与 Inkscape 等自由软件相呼应的开放设计作品展示站点!

CC 关注的:
  • 是没有巨收益的小创作集团
  • 年轻人的通过CC 来分层次的支持不同的创作活动
  • CC 与现有的知识产权不是互斥的,是作品不同阶段和范围的补充

3.2. 国图CC思考

国家图书馆的项目:
  • 开放存取与图书馆的未来发展
  • 发现,研究者的CC 权益点:
    • 作者并不以现实利益为目标
    • 而且是快速扩大学术思想的影响力和认识

CC 对图书馆资料的支持:
  • 版权制度下的另外突破点
  • 多媒体作品/艺术作品等等,更加需要CC对版权的补充

CC 的国图理解:
  • 解决网络作品传播的版权保护问题
  • 数种CC协议条款: 就是完备的法律声明, 但是对于违反的,只能走民事诉讼,其举证要自行处理,有极高的成本

图书馆管理的"源数据":
  • 数字资料的 标引/索引 数据,是有工作时间含量的"源数据"!
  • 国图的法定义务:
    1. 数字化资料
    2. reCreat 的责任
  • 通过 "罗密欧计划"的报告意识到: `CC 作为源数据的权力表述,比较合适`

CC作品发布平台:
  • CC 作为国图资料数字化计划中,是一个现有的合理选择
  • 国图计划提供CC 作品自发录入平台
    • 平台服务入口?会是设立在全国所有国立图书馆?

3.3. 奇迹的CC

奇迹网的项目:
3年前 开始; "奇迹文库" 项目的发起原因:
  • 研究工作的资料来源实在太不方便
  • 参考国外物理研究资料中心的作法,引发了奇迹的创立
  • http://cn.arxiv.org
  • 物理学家的集体行为,导致期刊的行为转变

关注:
  • 法律问题不关心
  • 关心平台对研究人员有用否

在中国:
  • 商业互联网先成功,科研/公益的从未成功
  • 奇迹的服务目标: `科研人员服务 --> 科普服务`
奇迹的CC:
开始时: 发现plos 期刊的版权声明 选择了CC 所以,进一步的研究才发觉CC的恰当,也使奇迹应用了CC

但是:
科研论文还是要发表的, 所以:`作者/奇迹/出版/读者` 的四方权益标定, 还需要进一步清理,组织出好的协同方式

任务:
  • 国际科研期刊主动的允许作者进行CC发表
  • 中国,没有开始关注,需要和出版社进行交涉

"民科"问题:
  • 民间伪科学研究家
  • 国外,研究者平均素质决定了没有太多的"民科"现象
  • 国外也有一定的研究门槛:
    • e.g 发表需要指定的格式和流程控制
    • 百度百科的发布比维基百科要容易太多
    • 国外期刊投稿要求 LaTeX / PDF 指定格式
  • 被建议施行 `preview` 的审核发布来保护

引发:
  • 国图发现的资料确认的"网络不信任危机"
  • 如何在吸引注意力的同时,保证科研资料的权威性/正确性?
  • 笔者建议:
    1. SNS化编辑团队的建立
    2. WEB2.0 化内容的编辑/评审
    3. 专业化服务站点

3.4. MIT的CC协议

"作者,著作权":
  • 科学共用 Science Commons
  • http://sciencecommons.org/
  • 期待王老师补充资料下载
    CC理事会成员、MIT教授Hal Abelson则向大家介绍了CC在科技领域的子项目
    Science Commons刚刚开始的学者版权项目
    (Scholar's Copyright Project)的情况。
    他说,这是SC为了在科研领域推动开放共享理念而推出的一个新项目。
    他还介绍说,MIT目前正在向其研究人员推荐一份《论文出版补充协议》,
    保留在文章出版前和出版后以数字形式在网络上发布和传播的权利。
    这将作为MIT的政策,希望能够推动科研论文的共享,
    使更多人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而推动科技的发展。
    

4. 小结

CC:
  • 创作共用 是如何演化为 知识共享的?
  • 我虽然不认同知识共享 的定义, 但是对 CC China 的推进还是非常理解和赞同的
  • 人民大学恰如其分的承担了 `CC China`的维护责任,是非常令人认同的
CC和开源:
  • 漫谈自由与开源+啄木鸟开源社区介绍 中有详细讲述
  • 自由软件和开源模式,就象知识产权和CC协议,相生相融,却又基于完全不同的哲学思想
  • 正确的理解自由和开源,才可能正确的把握 CC 不同协议组合的含义
  • 正确理解,开源的历史来源和现实情况,才可能正确推进CC在艺术作品领域的结合

4.1. 注意

无责任报道 的一应链接,使用 FireFox 浏览为佳!

4.2. 照片


  • t2t渲染:: 2010-10-09 02:21:35
  • 动力源自::txt2tags

,Zen ,Chinese


§ 写于: Sun, 11 Jun 2006 | 永久链接;源文: rdf ,rss ,raw | 分类: /Zen/Chinese §
[MailMe] [Print]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作品Zoom.Quiet创作,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基于zoomquiet.org上的作品创作。

¶ 杨晋富

2006-06-04 16:00

[仨儿无负责报道]

1. 有这样一位父亲

其人:
  • 名晋富,当年父辈期望山西富裕起来之寄望;
  • 岁45,近8年不事生产,只作了一件事情:
    • 四处奔波,求医,要保全女儿的一截残腿,只为:
      要让女儿长大后,可以穿裙子,可以跳舞,
      可以在洗澡的时候,从正面往下看,身体是美好的。
      
其性:
  • `直拗` ,这么多年,不论多少专家,朋友基于家人谩骂诅咒,依然不放弃求医!
  • `天真` ,我在广济医院 门卫等了一个多小时,和外出的父女见面的第一件事儿,是帮助老杨解救被塞在一个塑料瓶中的草蛇,用军刀割开才发现,草蛇早已死了,老杨表示自己从来不忍让小动物受苦
  • `健谈` ,只要有热心来访者,老杨总是热情接待,并不懈的将话题转入到治疗方案的前因后果,叙述出来,求得认同

其人:
  • 根据出示的证明资料,老杨原先不过是名自学/可能经过短期培训的专业农民,或曰农业技术人员
  • 现在作为中国“捐脸第一人”的老杨已经算是半个“中国医疗机构效能评估专家”了?!
    • 经过八年,24个省市,40多家知名医院,的走访,老杨设法为女儿筹措了大小手术20多次,终于有了基本恢复右小腿外观和功能的希望
    • 对各种专家/机构/科研组织面对真实的疑难病症的态度和品性,老杨绝对拥有权威评论权

  • 这期间,老杨是如何自学成为高效的演讲者,募捐人,坚定的在各种权威的预言中坚持下来,逐步寻求到最初单纯的愿望的实现的医疗方案的?!
  • 由于长期的颠沛流离,不得理解,以及巨大的债务压力,老杨已经患了一定的`抑郁症`, 失眠,记忆消退,注意力涣散,折磨着老杨,所以,陪伴女儿治疗的同时, 老杨自己也成为一些药品的志愿人员来治疗自个儿的神经衰弱

其行:
  • 有些害羞,因为暂时没有办法直接回报社会各界的帮助,虽然在记者/医疗等等人士的建议下, 签署了器官捐献等协议,但是面对来访者,老杨还是很有些不知所措的热情接待, 不敢轻易真视对方
  • 非常注意聆听,为了有效将自已的想法传达给对方,老杨在对方讲话时, 会立即安静下来认真聆听对方的意思,真诚的表达回应
  • 好脾气,不论女儿怎么样说话,总是反复的要求,并不呵斥,直到同意自己的要求, 当然有商有量,尊重女儿的想法

2. 流水帐

`回忆周六走访灵灵父女`

计划:
060602,看了《新京报》的[人物]“女孩灵灵”拒绝儿童节礼物, 被记者传达的小姑娘`清洌`的坚持, 父亲单纯的`直拗`所打动, 决意要去看一看这对父女,表达一下子自已个人的支持, 先搜索了一下子,得知“广济医院”的地址和有关 灵灵-"连腿女孩" 的过往报道:
开赴:
但是周六,几个“广济医院”给出的咨询电话都不通,只好直接TAXI按照地图前往

等待:
  • “广济医院”的门面忒小,不过门卫老头儿很热情,得知俺是热心人土, 没有所得盘问,立即领路, 却发现灵灵父女外出了,只好在门卫等候,
  • 也才知道“广济医院”是不入流的小小骨专科医院
  • 住的病人,大多是慕“夏氏增高术” 来增高以求好婆家的MM们
    • —— 不过,根据官方资料,的确是非常神奇的“增高术”, `十万+两月=十公分的增高`, 而且没有后遗症,没有反复

见面:
`15:36`,灵灵父女推着自行车回来了, 见面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尴尬,老杨很热情,灵灵很随和;
插曲:
  • 只是看着,老杨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我就没一骨脑的将计划说出来,
  • 看阳光还好,就建议让灵灵给爸爸拍几张照片,
  • 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记者来拍灵灵,或是拍患部的医疗记录照片, 灵灵父女两的日常生活照片从来没空来拍的;
  • 结果,就趁老杨梳洗打扮的两分钟,描述了一下子机械照相机的原理, 灵灵就可以自如的操作俺的爱机: 凤凰205E! 全机械旁轴照相机哪!一般人怎么都不会玩的!
  • 接下来的半小时,灵灵指挥父亲,拍了十多张照片,我就趁机,讲述一些摄影技巧, 同时转换了三人的关系,成为朋友,灵灵也开始唧唧喳喳起来,
  • 正好可以放映 Studio Ghibli 少有的现代励志影片《侧耳倾听》

结束:
时间过的非常的快: 穿插了一顿饺子的影片观赏,老杨重新开始的求医历险记,才讲不一会儿, 就被外面已渐黒的天色打断了, 确认当前通信地址,约定下次来放映《天空之城》, 就匆匆坐 968回家了, 继续更多的思索:“普通人,如何帮助这样的弱势群体”

2.1. 通讯地址

100071
北京丰台区花乡纪家庙
北京市广济医院

晶晶(一病31床)
  • 保密原则,灵灵在广济医院叫 晶晶
  • 以防万一的话,可以注明`父,杨晋富 代收`
  • 灵灵,说长这么大从来没有机会写信,虽然会写字…………

  • 期望有心人可以主动和灵灵通信,聊天,交流各种信息,让这聪明的小女孩, 不要被病残影响,不能感受到大千世界……

另:
因为灵灵父女经常要根据经济条件调换床位,热心人如果怕不能寄达,可以email , 我打印后,当面递交 zoomquiet+[email protected]

2.2. 照片

  • 灵灵父女:; 虽然穿的都是热心人士捐助的衣物,同伤残抗争了这么久,父女在镜头前终也能绽放笑颜

  • 灵灵作品一:; 作品二:;

  • 作为康复运动,灵灵学会了自行车:;

大照片@Flickr:
灵灵父女foto

= 灵灵 =

  • 不能不说小女孩反应很快,也敢于尝试: 我使用mpalyer 在笔记本上播放DVDRIP 的, 灵灵,仅仅注意到我的几次操作,就立即会通过 Space 和箭头按钮来控制影片播放,回退等等了!
  • 但是,长期在全国奔波求医,20多次大小手术(为了恢复小腿外观和功能 ,几次将大面积的背部肌肉,皮肤移植到腿部),导致灵灵无法上学, 到现在已经12岁,都应该准备中考了,却对中国的考试还没有任何体验

2.3. 建议

我特意打印了一份“导向自由的律令” -- 三毛的人生觉悟,交给老杨,告诉他,教育还有不同的选择。

其实还有郑渊洁自编教材来教育儿子的实例,只是对灵灵父女不适用。

灵灵父女面对的是如何合理规划康复,教育和资金的综合解决方案。

我只能粗浅的建议:

  1. 自学小学课程
  2. 及时入读普通初中
  3. 及早确认行业,就读技专
  4. 坚持自学,将来有机会再谋求高等教育

2.4. 社会帮助

老杨的期望是能在北京呆下来,并安排灵灵入学;

然则,象老杨这样,普通教育水平,只有农业技术的成年人, 在北京市区除了体力劳动和报刊亭等小商品经营外别无机会……

而且小女孩的入学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儿,期望社会各界,有资源掌控的人士, 关注灵灵父女,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 篇外-义务宣传

`根据老杨的要求传达以下几点个人看法::`

不要迷信三甲医院!
老杨以亲身经历向我表述一定要宣传的信念之一: 所谓三甲医院不过是设备先进些,并不代表他们能包治百病! 想来也有道理,因为三甲医院要想保住名气,政策倾斜就只能多采取稳妥的治疗方案, 根本不会考虑病患的真实需求的!
积水潭医院是态度非常差的三甲医院!
  • "直接截肢就好了,干什么拖那么长时间?!",
  • "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你是专家还是我是专家?!"
  • 这是老杨记忆犹新的,花了十四元,等了几小时,得到的专家门诊服务
上海市人情最冷淡:
  • 老杨父女辗转全国24个省市,只有在上海被关押,遣送过;
  • 也只有在上海父女俩获得的社会关注最小; 不过老杨感慨:“上海就是富,两小时乞讨就能有几百元……” `也许正是因为相对富裕才使得上海宁出钱出手?!`
转述不代表同意

从这里,到那里
流转的不仅仅是
生命迁徙的轨迹    

Quiet ,nomeans


  • 动力源自::txt2tags
  • t2t渲染:: 2010-10-09 02:21:42

§ 写于: Sun, 04 Jun 2006 | 永久链接;源文: rdf ,rss ,raw | 分类: /Quiet/nomeans §
[MailMe] [Print]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作品Zoom.Quiet创作,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基于zoomquiet.org上的作品创作。

¶ 保重身体

2006-06-01 13:00

虽然:
不应该在六一发布这样的邮件,但是从我自身在上海的工作经历,可以推之认同, 我那时是浦东软件园,陆家嘴分院的讯博公司的,因为独身,家离的远,一向整个院区是我 走的最晚,自从HW有一个分部搬到隔壁楼后,咱就没这自信了…………

其实:
再垃圾的技术/管理流程,照样可以干出伟大来的! 君不见金字塔是什么样在几十年的工期里按时完成的?

中国向来:
有草菅人命的传统,因为我们有无限的人力,学什么西方先进的管理技术? 咱们就用人堆也能堆出创新IT企业来,反正工资有行业潜规则的,HW想给多员工也不敢要哪! 多请几个老外顾问来充门面就成了, 反正使用软件的企业也根本没指望通过什么ERP来增长效益,

而且:
这样一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软件行业壁垒, 中国企业只用差的管理系统不想不愿不敢不能使用外国的先进系统, 也是`保护民族产业`哪!

1. 来自邮件

1.1. 『华为』 [心情驿站]从胡新宇到华为

 作者:同是_沦落人  
 提交日期:2006-5-28 0:27:38

  不知道是公司真的学会信息安全管理了,还是我的信息太闭塞了,胡新宇倒在实验室的 消息,直到今天我才知道。

   说起胡君,大体上印象很模糊,好像只是在哪次有同事开会时,偶尔听人提起过,因 为工作中没有直接接触的机会,所以也跟具体的人对不上号。

   但是胡君在做的项目,我是有所了解的,据说是公司保密的项目,并且时间非常的紧 急,而且有些技术公司以前也从来没有做过。刚听说这个项目的时候,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 的。因为公司大体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不紧急的,而技术上的东西,就算是以前做过了,也会 因为是不同的产品,或许只是外观尺寸不一样,而重新再做一遍。

   常听说那个项目的兄弟加班到很晚很晚,但最终还是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刚到公司的 那几个月,我也几乎没有哪天不加班的,到十点也是常事,并且周六从来也是不休息的。至 于胡君,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他的消息,直到我听说他倒在实验室之前,他对于我来说,只是 公司众多疯狂加班的人中的一个而已。

   但今天,听到胡君倒下的消息,并且已经严重到脑炎而昏迷的时候,我还是颇为惊讶 的。之前我一直以为,我们从事的工作,虽不敢说得上科研性质的,但大体上来说,还算是 脑力工作。虽说这种想法在来了华为后不时遭到有人否定,但总的来说,我还是比较坚定 的。还是认为有时会辛苦点,但总不至于和某发达省份的血汗工厂一样,让员工连续几天加 班而倒在生产线上。然而,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就在我所工作的研发楼里,就在一个每天 同一个食堂吃饭的人身上。

   胡君倒下了,到底是因为他身体太差,还是积劳成疾,已经没有意义了。我只知道, 他可能失去的是年轻的生命,或者是一生的健康。

   胡君倒下了,这无休止的加班,到底是他自愿的,还是有人在逼他,已经没有意义 了。当加班也有排名,并且成了晋升、加薪的重要指标后,谁还能分清楚自愿不自愿呢。

   很久没有想写点什么了,因为就算写得再多,也很难去改变点什么。之所以倒下的胡 君让我想写点什么,是想让一些人了解一点真像,让和我一样一直沉默的人不再沉默。

   在很多人的心里,华为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公司,是民族企业的骄傲。包括我自己,来 华为也是为了学习和提高而来的,并且希望找到做成一点事情的机会。而当我来了华为半年 多之后,那种失望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或许用彻头彻尾还算接近吧。

   早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听说华为牛人很多,直到当初打算跳槽来华为的时候,这种传 说对我的影响仍然不小。而现在,我切身的体会了这个“牛人”的内涵。单从华为研发来看, 大体上有这么几种“牛人”。

   一种是“牛B哄哄”的人,这种大多是工号较小的“老”员工,小于20000,或者在20000左 右,你要是公号比他大了几千号甚至上万号,那对不起,你的建议一般肯定是不对的,跟你 说话的态度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时不时还跟你来一句“这帮新员工”。

   一种是“加班如牛”的人,这种人工号大多居中,一般在30000左右,这种人算得上是公 司的中产阶级,收入还算不差,在公司一般也干了4年左右,随着公司的招人狂潮,很多人 也顺势升了PL,算是小有成绩,当然了,首先必须要认同公司的“加班文化”。

   而传说中的技术牛人,到现在我还没有真正碰到过。说起确实令人失望,并且也很奇 怪。进入公司的人虽说不敢说是国内最好的,但大多数应该至少是优秀的,怎么会这样呢? 仔细想想,本来牛人就不常有,能认同公司的产品体系,投身需求无常的产品开发与维护, 从而留下来的人,一般2年之后也就武功尽废了。而自已有想法,不能认同公司文化的,自 然就另谋出路了。

   或许华为泱泱几万人,技术牛人肯定是会有的,但他们生存的土壤却是很令人担扰的。

   思科诉华为的事情前几年弄得沸沸扬扬,到现在也还有很多人不时提起。而每每提起 此事,不少人会露出得意的神情,认为思科并没有对华为造成什么实质上的损失,反倒为华 为在全球做了一个广告。倒我是高兴不起来的,思科诉华为侵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华为产品 的命令行与思科的非常的像,大部像得几乎一个字母都不差,包括帮助和提示信息。我想, 对于稍有点经验的程序员来说,设计出一套命令行的方案也并不算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且, 在我看来思科虽然产品做得很成功,但命令行也不一定有多好,没有到需要一字不差的模仿 的地步。而这却充分的说明了在华为,创新和想像力是没有多大市场的,有时,给你思考的 时间都是有限。

   华为的运作方式是完全围绕产品线展开的,就是所谓的产品线和资源线,几乎所有的 研发人员都属于资源线,而资源线存在的唯一目的是直接为产品线服务。也就是说,产品线 决定做什么、怎么做,然后找研发部分要人去实现。研发人员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为某 一具体的产品服务。而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几乎为零。像在前不久,开发流程都还停在留 小作坊的水平。

   产品线的决策者,大多也是技术出身。而正是这些技术出身的管理者,却严重影响了 华为技术公司的技术发展。他们晋升之后,具体的技术就不再接触了,当然技术能力也几乎 不会再有什么提高。所以每每在进行决策时,跳不出以前的圈子,以致于公司的研发水平滞 后于业界平均水平。

   滞后的产品设计水平,加上滞后的研发管理水平,必然就导致了对客户需求的响应能 力的滞后,而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对客户的需求又几乎来者不拒,并且往往承诺的周期比业 界领先水平公司的还短,于是就有了研发员工无休止的加班。

   如果加班能解决问题的话,那就加吧。

   但毕竟我们不是服装厂,不是鞋厂。就算是,难道我们除了成为血汗工厂的工人,去 用自已的健康甚至生命来养肥少数人,其他别无选择吗?

   这些话是不能在公司讲的,就算在公司讲,也会被很多卫道者所不齿。华人社会有个 怪圈,既得利益者的生活方式让人无法生存,而受害者一朝成了既得利益者后,又会采用同 样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并不认为我能改变什么,仅仅只是为了表示对胡君境遇的不安以及对 他的同情,另外,还希望能唤起与胡君相同境遇的人们的思考。

1.2. 《从天涯转来》

去年10月底,结束华为固网产品线实习生的日子(偶是HT的,工号1K多一点),回校做毕业 论文。临走时和新宇兄弟在食堂聊天,当时,经过近一年华为坂田基地生活体验,偶感觉华 为不是最终最佳选择,遂决定离职。走时在九点后的食堂,就着咸鸭蛋和薄薄的几片西瓜, 和新宇兄有过一番长谈,主要是对华为客观分析。呵呵。。。不过大部分都不是正面的东 西。。。

  新宇兄说到刚到固网硬件部那段极不爽服的打杂的日子:搞接待,到机加监视板子的加 工,为各种各样的老大们不愿搞的自己也不了解的BUG一遍又一遍协调软件部这边的兄弟重 现问题单的情景。如今仍然历历在目。记得当时去7楼测试部协调时,看到新宇兄正在拆卸 机柜上的螺丝。呵呵,当时我还笑他怎么搞的象民工,新宇兄苦笑的情景。。。好像始终离 他向往的设计硬件板子的目标很远。为此郁闷良久。记得我走时他正准备答辩,他踌躇满 怀,力争拿A,让老大们欣赏,希望能有做一些真正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的机会。

  新宇兄成都电子科大200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在老师的推荐下直接来到华为做硬件工程 师。之前在一家成都公司做的相当不错。。。是深圳和华为这两个单词吸引了他。

  新宇兄在关内的梅林附近租房,女友据他说在一家外企,感觉两人感情相当深厚。当我 说到深圳的房价、上下班坐车的长时间、心理强制性的加班时,新宇兄并没有表现如我一般 的敏感。是的,他想的最多的是华为企业文化培训中所倡导的,而不是现实世界中真实的东 西。。。在这一点上,我能理解,毕竟,我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对单纯的奉献精神已不感 冒。毕竟,华为半个月的新员工培训也令我一度膨胀很多,更况且,对他这样一个一直在学 校和技术圈子中生活的相当纯净的人。现在想想,感觉自己当时真的很可爱的!

  新宇兄给我的印象非常的好,他个头不高,衣着干净整洁,我感觉如果他个子再高一 点,就很象偶像剧中的男主角了。他容貌和气质都很帅,很让男人喜欢的那种帅,当然,女 生会更加喜欢。更重要的是,他开朗乐观,对公司和同事的看法从来都是阳光的,这一点即 使在公司基层员工群中,也很少见。坛子上有一位兄弟提到他的宽厚和兼容。这一点我深表 赞同。。。

  我理解他为绩效的A所付出的,当时没有转正时,他时常告诉我双休日在家里不踏实, 到公司来加班才感觉这天没有白过。不过我并没有感觉到异常,因为我也时常会这样。。。

  但我没有想到,他把这种感觉一直延续了半年,一直到现在。不知道看到这个消息我是 什么感觉,除了麻木,还是麻木。然后是钻心的疼痛。我希望自己能坚强而不要落泪。。。

  固网的局端产品可以说已经相当成熟,框架可以说是非常稳定,所谓的研发可能就是代 码COPY再加补丁,或者是优化,也或者说是捉BUG游戏,也可以说是扯皮,测试和文档。只 不过硬件会具体是什么样子,我不很懂,希望有固网硬件部的兄弟能补充一下。。。

  当时在一起的时候,偶然听到新宇兄说到研发几年以后可能会去国外,至于原因,可能 是海外的收入和宣传的所谓的上升空间。我笑笑,没有表态,因为这是大家普遍的心理,偶 也是,只不过,综合权衡后,还是放弃了。毕竟,一个年龄段只能做好一个年龄段的事情。 偶已经过了可以用身体拼命挣钱牺牲所有奔赴所谓第三世界的地方了。。。但我勉励新宇 兄,说你还年轻,可以试一下。

  但我没有听到好消息,离开时我希望新宇有一天回到成都的时候,我们俩个会有时间在 茶馆悠闲喝一个下午茶,共同回忆为了解决BUG艰苦奋斗的情形和常态的加班工作时光,共 同说起这个让我们又爱又恨选择离开选择留下都有充分理由且永远在内心最深处的公司。。。

  这一切,我仍然希望会在某一天成为现实。

  华为公司固网产品线某驱动项目组2005年度某离职HT员工,在这一天,作为在这个月底 准备离校毕业的已泛滥的研究生中的普通一员,在此刻心灵窒息时发出这个感言。。。在此 时,我希望能够平静描述新宇兄,给更多的人一个真实的新宇的翦影。我相信,他是普通 的,他的更多影子存在着那一群我曾经的同事们身上。愿上帝保佑新宇,愿上帝保佑和新宇 一样的华为兄弟姐妹们。。。

ps:
`5月29日晨7:50`,胡同学已经走了!从4月底倒下住近医院直到离去,中间他从没有没 有清醒过。来公司不足一年连续两个季度考评得A,在HW或者HT呆过兄弟应该知道季度考评 得A是很困难的,尤其对于新员工。给这个中国唯一充满故事的公司又留下了一段传奇,只 不过这一次是悲剧。从2003年的“冬天”走出来刚刚两年,2004海外市场全线突破,2005年的 疯狂招人破坏了留给外界的好名声,2006年就出现了如此的轰动性事件。

这一个踏实做事的公司 这一个老板只有不到5%股份的公司 这一个中国最初20年最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公司 这一个给中国初期20年书写最具传奇的一页的公司 这一个以一己之力使得2001年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容易”的公司

难道这是一个拐点,HW将就此沦落?难道我华夏真的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只有令人窒息的土 壤,只适合生长“中移动”、“中石化”之类畸变的花朵?

1.3. 身体是自己的,工作是单位的

为同学默哀

昨天 7:00 下午

今天早上,得知我的那位已经昏迷十几天的同学走了,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还是觉 得莫名的惊异和悲痛。

本月15号的时候,从其他同学那里得知他已经昏迷住院,吃惊不小。问及原因,医生说是太 累了,身体免疫力下降,感染了脑炎。

据说,他在此之前,已经连续几个月加班,经常凌晨两三点才休息,而且就在公司里凑合一觉。

华为他妈的太狠了。

他在学校的时候,健健康康的,经常和我们一起踢球,每逢大赛,还和我们一起通宵看球, 可是就去了华为一年...

还记得和他一起玩星际,玩实况,多开心,多美好的回忆,可是,就去了华为一年...

记得毕业的时候,一起喝酒,一起畅想未来,可是就去了华为一年...

人怎么就没了?!

记得,他说过,华为和以前相比,好很多了,可是...

我该怎么说了?

只能祝愿他一路走好,祝愿他在天堂里快乐

Quiet ,nomeans


  • 动力源自::txt2tags
  • t2t渲染:: 2010-10-09 02:21:42

§ 写于: Thu, 01 Jun 2006 | 永久链接;源文: rdf ,rss ,raw | 分类: /Quiet/nomeans §
[MailMe] [Print]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作品Zoom.Quiet创作,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基于zoomquiet.org上的作品创作。